“天琴二號”多項關鍵技術完成地面驗證 重力衛星對國計民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向記者透露,“天琴二號”衛星多項關鍵技術已經完成了地面驗證,意味著這些技術指標已經滿足“天琴二號”衛星的技術要求,為我國自主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的最終實現再下一城。
天琴計劃是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醞釀準備于20世紀90年代,于2014年3月正式提出。根據該計劃,2035年前后,在距離地球約10萬公里的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構成邊長約為17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星座,在太空中建成一個探測引力波的天文臺。
天琴計劃按照“0123”技術路線圖分步實施,在關鍵技術上“沿途下蛋”。“天琴二號”是正在穩步推進的步驟“2”,計劃在2025年前后發射雙星(2顆衛星),即利用2顆衛星對超長距離的星間激光干涉測量技術進行在軌驗證。該技術常被比喻為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尺子”,是空間引力波探測中最核心的技術之一。
“‘天琴二號’一組發射2顆衛星,在約400公里軌道高度上對星間激光干涉測量技術進行驗證,瞄準未來空間引力波探測。”羅俊在采訪中表示,目前“天琴二號”多項關鍵技術已經完成了地面驗證。“這些技術都將在今年進行集成測試。”地面驗證的通過意味著關鍵技術指標在原理上可以滿足“天琴二號”的技術要求,為“天琴二號”衛星的如期發射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
羅俊表示:“‘天琴二號’衛星在軌驗證的星間激光干涉測量技術是國際上下一代重力衛星的關鍵技術。這意味著我國重力衛星技術有望實現與歐美國家并跑。”
據了解,重力衛星對國計民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天琴二號”衛星不僅能為下一代重力衛星的核心技術提供在軌驗證,而且其科學數據可為建立高精度、高時空分辨率的全球重力場模型積累經驗,最終服務于大地測量、地球物理、國防安全等領域,有助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等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
(記者龍躍梅)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連續36個工作日逆回購 市場資金面維持...
- 鋼鐵股逆市大漲,鐵礦石、螺紋鋼也持續大漲
- 今日金價:周大福黃金多少錢一克?周大...
- 3.4螺紋期貨市場分析 供應壓力得到緩解
- 新能源汽車股價集體回調,小鵬汽車收跌4.67%
- 易方達中證800ETF凈值下跌1.20% 場內...
- 油價“8連漲”已到賬,上調汽油260元/噸...
- 滬指率先翻紅并張超1%,周期股、金融股...
- 抱團股再度集體重挫 通策醫療自最高位...
- 比亞迪漢月銷量連續破萬 “股神”巴...
- a股市場:今天滬指下跌逼近3500點,春節...
- 阿里美股盤前報價265.13 美元,螞蟻上...
- 提前知道銀行貸款小秘密,房貸怎么不會...
- 極米科技上市首日漲幅近三倍 投影儀...
- 2020年的個人所得稅申報 你是退稅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