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基倉位近九成 睿遠基金“恐高”? “88魔咒”再引熱議
目前仍有諸多賣方機構并未放棄“牛市”說法。申萬宏源研報顯示,短期調整由事件性因素觸發,本質是市場不再急于求成,牛市預期從“只爭朝夕”過渡到“腳踏實地”。
7月24日,上證指數下跌3.86%,深成指與創業板指更是分別下跌5.31%與6.14%。在進入技術性牛市之后,大跌無疑給A股當頭澆了盆冷水。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7月16日上證指數下跌4.5%,彼時投資者總體偏樂觀,朋友圈中較多言論涉及“暴漲暴跌是牛市常態”、“千金難買牛回頭”,以及“每次下跌都是絕佳的買入時機”。而當大跌再次發生時,投資者對后市的看法顯然出現了更多分歧。
對于融資客而言,7月24日出現明顯分野。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上周前四個交易日,融資余額增加232.64億元,7月24日,融資余額大減169.25億元,這意味著融資客正由樂觀走向謹慎。對于北向資金而言,上周則減倉247.51億元。
機構投資者更傾向于從能夠尋找結構性機會的角度來理解市場。
7月26日,滬上某公募基金經理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對于創業板而言,此時回調正是加倉機會。而科創板一些被爆炒的公司,其質地究竟如何,還需留待以后慢慢驗證。
同日,另有某基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流動性較為寬松的背景下,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相比房地產更具性價比。以銀行業為例,目前A股銀行股估值遠低于歐美股市,其經營風險并不比歐美市場的銀行股高。
7月26日,還有個人投資者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2015年參與配資,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爆倉,之后面對股市漲跌相對理性,上周五看不清楚已減倉觀望。”
“88魔咒”再引熱議
“88魔咒”曾經在資本市場廣為流傳,意指主動權益基金的倉位達到88%左右時,股市往往會大跌。
如今,伴隨著基金二季報披露完畢,偏股型基金倉位高企又引發了市場關于“88魔咒”的熱議。
7月27日,一位資深行業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88魔咒”某種意義上對應了當年公募基金在股市的地位。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總市值的比重,在2007年曾經高達25.7%,彼時公募基金的操作對于資本市場影響巨大,每每基金倉位高企,后市下跌的概率就會較高。
2007年之后,公募基金占流通市值比一路降低,公募基金對于A股市場的影響力有所減弱。不過,伴隨著近年來基金賺錢效應凸顯,公募基金占流通市值比有所回升。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截至 2020 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產品持有A股市值合計為32055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4.94%,占 A 股流通市值的6.16%,均為2014年以來的高點。
鑒于基金季報只披露重倉股,對于基金倉位各賣方機構的測算稍有出入,但總體結論頗為一致。
如長城證券指出,二季度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股票倉位再創歷史新高,平均倉位與一季度相比上升2.55%,為89.47%。其中,主動配置股票型基金倉位上升1.80%,為90.71%;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上升3.29%,為88.24%。
華西證券指出,截至 2020 年二季度末,普通股票型與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達到 88.60%,中位數 90.95%,平均倉位達到 2007年以來的新高。
天風證券則在研報中稱,自2009年以來,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在80%―85%之間波動。對于下一季度而言,超過85%往往對應風險;低于80%往往對應機會。
基金倉位悄然下降
由于公募基金僅在半年報和年報中披露全部持倉,且存在較長的時間滯后性,而季度持倉僅披露前十大重倉股。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過分拘泥于季報中所披露的倉位數據,或有“刻舟求劍”的風險。
事實上,近期公募基金倉位有所下降。根據天風證券測算,截止到7月24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88.6%,相比上周估計值下降2.2%;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86.6%,相比上周估計值下降1.9%。
此外,上周普通股票型基金與偏股混合型基金在市場大盤組合估計倉位值分別下降2.8%和0.8%,在市場小盤組合估計倉位值分別上升0.6%和下降1.1%。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仍有諸多賣方機構并未放棄“牛市”說法。申萬宏源研報顯示,短期調整由事件性因素觸發,本質是市場不再急于求成,牛市預期從“只爭朝夕”過渡到“腳踏實地”。
銀河證券分析師曾萬平表示,牛市下半場,不應放松選股標準,而是要加強波動操作。展望后市,醫藥、電子等“擁擠”行業有高位調整壓力,同時正值中報披露期,建議加強基本面排查,很多個股猛漲卻并無基本面支持。
7月26日,一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國很有可能是2020年世界主要經濟實體里唯一正增長的國家。就上證指數目前點位來說,肯定不是泡沫的頂點,現在仍在牛市半山腰。
明星基金二季報“掘金”
7月24日,陳光明旗下睿遠基金的首只公募產品—睿遠成長價值突發暫停申購的公告,有投資者因此聯想到,當年某公募基金股市高位苦勸投資者贖回的舊事。
公告顯示,睿遠基金此次暫停辦理申購、定投業務的原因,是為了維護現有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保護基金平穩運作,而主動限制規模。
睿遠成長價值在二季報中肯定了其重倉企業的價值。季報顯示,所持有的優秀企業在經歷這樣一輪快速且史無前例的經濟沖擊之后,繼續鞏固了行業龍頭地位,相信這些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以及應對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而聚焦企業切實的增長能力和邊界將是該基金未來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
其他一些明星基金經理亦在報告中表達了類似“優選公司與行業”的觀點。譬如,董承非掛帥的興全新視野在季報中表示,關注核心資產估值的拔高和市場參與熱情的升溫。未來將重點關注長期競爭力不斷增強的公司和具有新興成長的行業,并注重估值與業績的匹配程度,在安全邊際和進攻性之間做到平衡。
劉彥春則在景順長城新興成長的二季報中指出,資金面最為寬松階段已經過去。現階段制造業投資低迷、物價處于低位、就業壓力較大,預期政策面階段性繼續保持友好。中美貿易摩擦讓我們放棄幻想,加速國產替代;疫情則推動我國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進程加快。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