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致庫存壓力下降 “節前效應”明顯利好自主品牌
2月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下簡稱“流通協會”)發布月度數據顯示,2019年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8.9%,環比下降7.2%,同比下降8.3%,庫存預警指數位于警戒線之上。1月,庫存預警指數從去年11月的75.1%,回落了16.2個百分點,釋放出了利好信號。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解釋道,“2018年12月,汽車經銷商因預期‘國六’將提前實施,而開始主動降價清理庫存;而隨著最終‘國六’實施的暫緩,部分消費者結束觀望重新開始購車;此外,臨近春節,農民工返鄉購車也成為推動1月汽車銷量增長的動力。因此,多重因素的疊加致使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雙降’。”
政策導致市場“反常” 庫存指數回落明顯
從庫存預警分指數來看,庫存指數、市場銷量指數、平均日銷量指數環比下降,而從業人員指數、經營狀況指數環比上升。
具體來看,1月,庫存指數出現大幅回落,由上月的69.5%下降至44.5%。郎學紅表示,“往年12月底,經銷商大都處于補庫存的狀態,而2018年12月,經銷商仍大幅讓利清理庫存。這與預期‘國六’政策提前實施關系密切,此前,部分省市曾表示將會提前實施‘國六’,因此經銷商只能被迫降價清理‘國五’車輛。”
“最終,隨著深圳在去年12月25日正式宣布,將實施‘國六’標準的時間推遲至2019年7月1日,至此,全國幾乎已沒有提前實施‘國六’標準的城市。而這也讓原本處于觀望狀態的消費者重新開始購車,從而拉動了1月的汽車銷量。還有,臨近年終,農民工返鄉購車也帶來了明顯的‘節前購車效應’”,郎學紅繼續說道。
此外,多數汽車廠家不會在1月就制定出具體的銷量任務,也不會對經銷商的提車數量做出具體要求,因此,1月具備較好的清庫存條件。而以上內、外因素疊加,也使得1月庫存指數回落明顯。
“節前效應”明顯 自主品牌受益最大
而以區域指數來看,1月,北區指數為61.5%,東區指數為61.3%,均高于全國總指數;而西區指數為52.0%,南區指數為50.4%,則相對較低。
郎學紅分析,“這主要是由外地務工人員返鄉購車導致。其中,務工人員較為聚集的西區受傳統購車習慣影響較大,‘年前購車效應’更加凸顯,因此西區年前的市場增長比較明顯。而北區作為人口凈流出地區,此時需求處于弱勢,銷量增長乏力;東區則是由于整體市場基數過大,而缺少增長動力,因此這兩區的庫存預警指數相對較高。”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從分品牌類型指數來看,2019年1月進口和豪華品牌指數、合資品牌指數、自主品牌指數均較上月下降,但“節前購車潮”對于自主品牌銷量提升的推動作用更為明顯。
具體來看,1月,進口和豪華品牌指數指數為56.8%,較上月下降7.0%;主流合資品牌指數為59.7%,是預警指數最高的一組;而自主品牌指數則從上月的66.6%滑落至53.4%,下降明顯,且成為預警指數最低的一組。
“自主品牌預警指數下降明顯,也是受益于‘節前購車潮’”,郎學紅認為,“‘節前效應’主要是農民工返鄉購車推動,因此對于性價比更高的自主品牌汽車銷量拉動作用尤為明顯。”
最后,郎學紅對于汽車經銷商庫存狀況也做出了總結和預測,“預計1月庫存系數會接近合理區間,同時,庫存壓力減小,也使得經銷商優惠力度有所收緊,經營狀況從而得以改善,因此,對于經銷商來說,1月整體狀況好于預期。然而,由于今年春節假期全部在2月,且一般節后購車效應也會較弱,因此2月的市場表現恐怕將不樂觀。”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