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學家首次分離出小梁網干細胞 為治療青光眼提供可靠細胞來源
近日從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在該院眼科王峰教授和蘇穎教授指導下,其團隊成員蔣鑫等歷時兩年攻關,成功從胎牛眼球中分離出小梁
2019-05-13 16:05:41 -
這條煤直接液化生產線享譽全球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百萬噸直接液化生產線的例行檢修進入了沖刺階段,這條龐大的生產線將開足馬力向著全年生產任務目標
2019-05-13 11:52:26 -
“未來商店”將帶來怎樣的未來 海量數據的計算和儲存是挑戰
零售巨頭沃爾瑪近日攜全新未來商店閃亮登場。據外媒報道,這一未來商店其實是個新興技術試驗場,包括支持AI的攝像頭和交互式顯示器。該商店
2019-05-13 11:48:46 -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人工智能圍棋對抗賽 國產“星陣”戰勝比利時“里拉零”
近日,在福州舉行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多次獲得世界冠軍的國產人工智能星陣圍棋與來自比利時的人工智能Leela Zero(里拉零)進行了
2019-05-13 11:45:56 -
好消息!噬菌體療法或成對抗超級細菌利器
據最新一期《自然·醫學》報道,美英兩國聯合醫療團隊利用3種基因改造病毒(噬菌體)組成的雞尾酒療法,將一名患有抗生素耐藥性感染的英國少
2019-05-13 11:42:31 -
商用漸近:5G新基建投資進入沖刺期 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將迎投資熱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一直呈現趨穩回升的勢頭,內需潛力釋放、表現亮眼,彰顯出我國
2019-05-13 11:33:05 -
哈佛大學將猴子大腦與神經網絡連接起來 用AI造“夢”控制猴子大腦
據哈佛新聞報道,近日,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把猴子的大腦與神經網絡連接起來,試圖刺激猴子大腦中負責識別面部的單個神經元。他們利用AI生成
2019-05-13 10:22:51 -
北京將推進“互聯網+護理服務” 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健康需求
12日是第108個國際護士節。記者日前從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獲悉,截至2018年底,全市注冊護士總數12 4萬人,較2015年增長8 8%;全市每千人口注冊
2019-05-13 09:57:23 -
向過度索權的手機APP“開刀” “強制授權”等將受到嚴厲處罰
手機APP(應用程序)過度索權、注銷難等導致個人信息裸奔的現象,近年來屢屢被曝光并引發關注。針對手機APP違法違規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問題,
2019-05-13 09:53:47 -
5G“星火”點燃 OPPO再發力 5G體驗官在北京活動現場體驗5G手機
5月10日,OPPO在北京超級旗艦店舉行5G星火計劃啟動儀式,聯合三大運營商率先開啟5G友好測試。同時OPPO也開始招募國內第一批5G手機體驗官,
2019-05-10 17:22:07 -
消息:超高清視頻產業潛力巨大
全球首款5G+8K電視、全球首款8K監控攝像機、國內首創超高清4K新聞攝像機……9日,在廣州召開的2019世界超高清視頻(4K 8K)產業發展大會上,
2019-05-10 17:20:09 -
熱點:江蘇首家機器人送餐智慧餐廳落戶無錫 口碑餓了么推動三四線城市商戶數字化升級
在無錫百樂廣場的四川香天下火鍋店,一家新開業的智慧餐廳正在改變著消費者的就餐體驗:進店之前可以受到點餐機器人的到店指引,入座后直接
2019-05-10 16:18:59 -
5G速率比4G快10倍以上 年內將適時發放商用牌照
1987年11月,中國第一個移動通信網在廣東開通,首批700名用戶拿到了他們人生中第一部手機——大哥大。這款像磚頭一樣,重量超過1公斤的手機
2019-05-10 15:16:36 -
攜號轉網,打掉“攔路虎”!年底前實現所有手機用戶自由“攜號轉網”
在今年全國兩會的第二場部長通道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年底前實現所有手機用戶自由‘攜號轉網’。如今,攜號轉網落地
2019-05-10 14:56:29 -
軟材料在3D打印中實現強韌粘接 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于《先進功能材料》
親疏水復合結構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如細胞膜、哺乳動物皮膚、植物表層等,這種異質材料的結合使細胞得以傳遞生物電信號,演化出紛繁復雜的
2019-05-10 14:53:50 -
5G威脅天氣預報?或是頻段資源爭奪輿論戰
日前,有外媒報道,氣象學家發出警告稱,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即將拍賣的5G通信網絡頻段,可能威脅到全球的天氣預報能力。相關報道援引
2019-05-10 14:50:45 -
超甜糯鮮食玉米育種有了新路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物技術雜志》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玉米基因編輯育種創新研究組與安徽農業大學合作,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創制超甜、糯與超甜糯復合型鮮
2019-05-10 14:46:56 -
從“數字中國”看中國發展新信號、新亮點、新趨勢 更加開放的融入全球數字經濟發展
全球互聯網革命進入下半場,信息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已成大勢所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質量發展需要新動能新動力,互聯網將扮演什
2019-05-10 14:37:47 -
我國科學家為活細胞蛋白質安裝“調控開關” 已在《自然》雜志發表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合成與功能生物分子中心陳鵬課題組與王初課題組,8日在《自然》雜志在線發表題為《基于鄰近脫籠技術的活體內
2019-05-10 14:31:44 -
深空探測:工程技術要與科學研究同步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登陸,嫦娥五號預計2019年底在月球正面最年輕區域著陸并采樣返回,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預計2020年發射……近年來
2019-05-09 17:30:57 -
“前沿”:美計劃研制全球最快E級超算
美國能源部7日宣布,將斥資6億美元授權美國克雷公司(Cray)和超威公司(AMD)研制代號前沿(Frontier)的E級超算。其浮點運算速度可達每秒150億
2019-05-09 17:27:32 -
北京開出全國首例區塊鏈公證書 區塊鏈公證服務時代正式開啟
今日,全國首例區塊鏈公證書在北京市中信公證處開出、使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標志著公證書發展進入新階段,區塊鏈公證服務時代正式開啟
2019-05-09 14:42:05 -
AI的風吹到養殖業 除了提質增效,還能解放人手 智能轉型剛起步
在這個養殖場,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已經將其人力減少了三分之二,在工具層面,智能化可以幫助解決人力問題;在分析層面,智能化可以解決質量
2019-05-09 14:22:27 -
科學家呼吁支持基因編輯育種技術 減少對化學殺蟲劑的使用需求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說,基因編輯等新植物育種技術能為全球糧食安全做出重大貢獻,是全球消除饑餓和貧困戰役
2019-05-09 14:13:41 -
我國科學家發現礦物可進行“光合作用” 呈現出“膜”狀結構構造特征
眾所周知,有機生物可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化學能。近期北京大學課題組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暴露在陽光下的地表無機礦
2019-05-08 15: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