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痛微針貼片式血糖計問世 可以取代以往的采血針和注射針
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等組成的研究小組,開發出只需貼在皮膚上即可測量血糖值的微針貼片傳感器,可以取代以往的采血針和注射針。被測者不
2020-10-15 11:38:15 -
一顆恒星被黑洞撕成“意大利面條” 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宇宙中一個黑洞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意大利面條。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消息,天文學家通過位于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 15億
2020-10-14 15:37:32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 小問題頻出
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出現小孔,這讓人懷疑將其使用期限延長到2024年以后的可能性。安
2020-10-14 15:36:15 -
無人駕駛技術將帶來船舶航行革命 自動化系統應當考慮所有這些因素和現象
俄羅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學技術項目中心主任阿列克謝·邁斯特羅表示,無人駕駛技術的推廣將帶來一場船舶航行革命,而船長將不得不改行當操作員
2020-10-14 15:35:08 -
“悟空”巡天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年富力強”的“悟空”還將繼續服役
過去的幾天,當全國上下都在慶祝國慶、中秋佳節時,天上那只猴子依舊奔跑在太陽同步軌道上,忙忙碌碌。而500公里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
2020-10-14 15:34:23 -
品過茶品過酒,但“品水”是個啥操作 品水師是儀器無法替代的
剛剛過去的中秋,不知道你有沒有對著圓月吃上一口香甜的月餅,再品上一壺好茶。說起品茶似乎有很多講究,但你是否知道不光茶能品,水也能品
2020-10-13 15:04:13 -
高分多模衛星看得更清更準 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國家航天局供圖在距地面600多公里的遙遠太空俯瞰地球,蘭州雁灘黃河大橋細節清晰,黃河水波紋明顯;葛洲壩大壩泄洪情景清晰可見,洶涌的水流
2020-10-12 15:35:49 -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于高鐵軌道精測 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近日,在京沈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來自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五院)和武漢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用一臺北斗慣性組合
2020-10-12 15:34:25 -
我天文學家首次發現類新星光變存在準周期振蕩 相關結果對研究雙星物質吸積和演化有重要意義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類新星的光變存在準周期振蕩,同時證實在此類系統中存在強的盤風,相關結果對研
2020-10-12 15:31:23 -
迄今“最安靜”半導體量子比特問世 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先進材料》雜志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先進材料》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研制出了迄今最安靜——噪音最低的半導體量子比特,為進一步研
2020-10-12 15:29:16 -
整形外科手術材料可用藍色貽貝殼合成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陶瓷》期刊上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NUST MISIS)科研人員和國際合作團隊,利用藍色貽貝的貝殼合成了安全、抗菌性能高的整形外科手術新材料。相關研
2020-10-12 15:28:21 -
什么是深空機動?“天問一號”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四大看點
10月9日,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努力下,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
2020-10-10 13:59:47 -
環境智能發展遭遇數據困境 滲透醫療空間中將救人于“無形”
通過非接觸式傳感器搜集環境數據,結合人工智能判斷個人行為,環境智能可應用于老人護理、重癥監測、無人販售等多個場景……利用攝像頭對手
2020-10-10 13:40:07 -
基因剪刀大顯身手: 改寫生命密碼的工具
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美國生物化學家珍妮弗·道德納,以表彰她們對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C
2020-10-09 15:25:19 -
50萬個5G基站:我國5G網絡加速成型 著力推動基礎網絡設施建設
十三五以來,我國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創新,并著力推動基礎網絡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開通5G基站超50萬個,5G
2020-10-09 15:18:48 -
AI“換臉”侵害肖像權 社會風險大
AI換臉你玩過嗎?隨著圖像處理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少換臉應用走紅網絡。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將自己的臉替換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臉。然而
2020-09-30 14:38:47 -
多國無現金支付加速發展 非接觸式支付方式越來越受歡迎
普華永道近期對中東地區消費者進行的調查顯示,移動支付的使用比例大幅上升。中東地區受訪者使用移動支付的比例已從2018年的25%上升至45%。
2020-09-30 14:25:43 -
5G高新視頻新業態雛形初現 5G高新視頻再次成為熱點
9月26日至28日,2020青島影視博覽會(以下簡稱影博會)在山東青島舉行,本屆影博會以夢圓小康·光影同行為主題,突出時代化、科技化、網絡化
2020-09-30 14:23:55 -
副中心首例達芬奇機器人“主刀”手術完成 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昨天,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普外中心減重病房里,一位38歲的女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已經可以下地行走。該患者的手術由達芬奇機器人主刀,是
2020-09-27 15:27:42 -
處理好五大關系,讓新基建釋放新動能
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
2020-09-25 15:15:33 -
遭洪水“洗腳”仍無恙 樂山大佛千年排水系統有什么巧妙之處?
8月下旬,受汛情影響,位于四川三江匯流處的樂山大佛70年來首次被洪水淹至腳趾,但絲毫沒有影響到迄今有1300多年歷史的樂山大佛主體。有網
2020-09-23 15:28:10 -
以“云”為裳,量子計算不再“高冷” 超越經典計算的突破路徑
9月12日,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云平臺正式上線,全球用戶可以在線體驗來自中國的量子計算服務。據了解,此次發布的云平臺系中國
2020-09-23 15:25:29 -
重慶力推數字經濟 強力拉動經濟增長
9月15日,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兩江新區禮嘉智慧公園啟幕。18場專業賽事、百余場發布活動、551家中外企業線上展覽,充分展
2020-09-16 14:24:38 -
電游對戰中, 模仿真實玩家,讓對手獲得競技感
在8月熱播的電視劇《二十不惑》不僅給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提供了溫馨的職場提示,還通過姜小果在投資公司的經歷展現了高科技企業的投資實戰。
2020-09-11 15:14:54 -
神經元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問世 提供探索神經科學的新工具
接收到語音指令后,經過訓練的3臺機器人分別擔任了巡邏、救援、工程檢修特種兵,模擬合作開展抗洪救險任務。在類腦計算機的控制下,機器人
2020-09-11 15: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