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我國綠色出行發展成效顯著 每天服務近3億人次
9月16日,由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管局、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舉辦的2019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啟動儀式在天津市舉行。
劉小明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黨的十九大發出了交通強國建設和綠色出行行動的號召,此次舉辦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正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開展綠色出行行動、構建生態文明交通、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我國城市交通發展面貌煥然一新,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綠色出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形成了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劉小明指出,目前,全國共有城市公共汽電車67萬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突破34萬輛,占比達51%,位居全球第一。共有37個城市開通軌道交通運營,運營里程超過5300公里,城市公共交通年客運量超過900億人次,共享單車日均使用量超過4000萬人次,綠色出行方式每天服務近3億人次出行。網約車、共享單車等交通運輸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規范發展,為全球提供了中國經驗。
劉小明要求,各地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加強宣傳、擴大影響,確保活動取得實效。一是轉變發展方式,構建綠色出行為主導的城市交通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公交快起來、交通更順暢”為目標,深入實施《綠色出行行動計劃》,加快轉變城市交通發展方式,實現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統籌各種出行方式,不斷優化城市交通出行結構,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提高綠色出行比例,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二是堅持綜合施策,強化綠色出行服務的保障能力。按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部署,深入查找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加快構建完善的綜合運輸服務網絡,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品質,優化慢行交通系統服務,推進實施差異化交通需求管理,努力建設綠色出行友好環境,增加綠色出行方式吸引力,增強公眾綠色出行意識,進一步提高城市綠色出行水平。
三是加強政策支持,形成推動綠色出行發展的強大動力。按照系統推進、廣泛參與、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的原則,建立完善包括綠色出行在內的綠色生活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加大對綠色出行行動的指導、協調和支持力度,研究建立健全綠色出行支持體系,構建布局合理、生態友好、清潔低碳、集約高效的綠色出行服務體系。
四是完善參與機制,推進綠色出行發展的社會共治。通過組織開展多樣化、富有群眾參與性的宣傳與體驗活動,深入宣傳綠色出行的重大意義,全面推行公共交通乘客委員會和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廣泛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到綠色出行行動中。加強綠色出行和城市交通治理等輿論宣傳,合理引導公眾預期,持續提升公眾綠色出行理念,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對選擇綠色出行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天津市副市長孫文魁在致辭中表示,天津市將發展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推動城市交通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相繼出臺了《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完善公共交通發展政策法規體系;加快推廣新能源車輛,發展慢行交通系統,加快建設以軌道交通為骨干、以常規公交為主體的公共交通,實現“軌道交通+常規公交”一張網運營,為群眾出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綠色的服務。在天津,“公交優先、綠色出行”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公交、地鐵、騎行、步行等綠色出行已經蔚然成風,成為美麗天津的重要組成元素。去年12月,經全面考評驗收,天津被授予“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稱號。天津將以此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提高綠色交通發展水平,加快發展公共交通,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對公交都市建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建設交通強國作出貢獻。
啟動儀式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有關負責同志揭曉了2019年綠色出行主題公益宣傳大賽優秀海報和視頻作品。代表們在儀式現場參觀了主題公交車、新能源公交車、支線公交車和共享單車、電子圍欄、藍牙道釘等裝備展示。
啟動儀式后,代表們前往天津公交集團8路車隊,參觀隊史展、調度平臺,慰問公交和地鐵行業勞動模范代表;乘坐“書香天津”主題地鐵專列,參觀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文化進地鐵”活動展。
據了解,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開展綠色出行行動等決策部署,加強綠色出行主題宣傳,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管局、中華全國總工會確定9月份為綠色出行宣傳月、9月16日至22日為公交出行宣傳周。今年舉辦和開展的活動主要包括綠色出行主題公益宣傳大賽、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城市交通發展回顧、綠色文明安全出行教育、赴公共交通一線體驗活動、關注無障礙出行服務改善,及在全國百城發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互聯互通紀念卡等系列活動。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