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化傳統文化:數字文化出海,編織“一帶一路”上的人文紐帶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一條看不見的數字絲綢之路創新驅動著“一帶一路”走向更加高質量的繁榮發展、互利共贏。“數字絲綢之路”不僅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興領域,也是日前召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分論壇之一。
“‘一帶一路’建設進入第6年之際,‘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尤其是‘數字絲綢之路’文化建設,可謂內涵豐富、異軍突起。”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翟崑認為,2018年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在內容IP打造、網劇網綜出海、國漫走出去,尤其是數字文化出海方面的成效非常顯著,這對建構數字絲綢之路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智庫分論壇召開期間,騰訊·北大“一帶一路”大數據創新實驗室系列研究報告《一帶一路:水土合德,大成世界》首次亮相,其中,針對“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以及互聯網行業“出海”對“一帶一路”的影響等課題做了深入研究。
用科技活化傳統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來,互聯網企業紛紛用科技活化傳統文化,與博物館、博物院等文博機構合作,開放云計算、小程序、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產品能力和技術手段,助力傳統文化以創新形態出海。騰訊與巴西國家博物館共同打造“數字巴西國家博物館”,進一步增強了巴中兩國的人文紐帶。
“2018年,中國的數字文化出海成效特別顯著,成為這個時代最獨特的現象。”身為騰訊·北大“一帶一路”大數據創新實驗室負責人的翟崑表示,已在海外異軍突起的網絡文化出海,則站在了“數字絲綢之路文化”和“數字絲綢之路經濟”的潮頭,如王者榮耀的海外版入選2018年亞運會的電競項目。
該報告指出,互聯網公司紛紛與世界前沿科學機構合作,加碼基礎科學研究,展現中國企業關注人類共同命運、具有探索和擔當精神的形象,并加速產學研一體化,讓科技成果更快轉化以解決現實問題。比如,百度招攬了9位世界級科學家成立百度研究院顧問委員會,阿里巴巴設立的科研機構“達摩院”持續運轉,騰訊與《自然》集團、牛津大學等在前沿科學、量子計算、計算機視覺等學科開展長期合作。
凸顯“互聯網+國粹+本土”特質
“內容IP打造、網劇網綜出海、國漫走出去等,中國的這些數字文化出海后,與當地文化融合,形成了更廣泛的實踐。”翟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互聯網行業文化出海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互聯網+國粹+本土”是“一帶一路”文化、“數字絲綢之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就在去年10月,福克斯傳媒集團買下優酷的網絡綜藝節目《這!就是灌籃》的模式版權。與此同時,一批國漫出海發行平臺相繼涌現,網絡文學也建立起了中國文化出海模式。
互聯網行業文化出海,以連接億萬“小人物”的故事,訴諸“民心相通”,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式的情感共鳴,中國文化內核成為走紅海外IP的核心競爭力。該報告顯示,2018年,移動出海產品轉入內容型產品主導新階段,短視頻內容海外大熱,出海應用將國內運營理念和技術能力帶入國際市場,在“自建+收購”雙輪驅動下,通過“內容生產—內容分發—內容變現”的方式實現內容產品出海。
在翟崑看來,全球數字經濟競爭激烈,印度、東南亞、中東與非洲等海外互聯網市場處于爆發前夜,數字文化出海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繼續保持中國競爭力,促進各地區共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科技創新和內容創新是中國數字文化出海的支撐力量,未來可能會形成內外交互式的發展方向。” 翟崑說,從參與此次峰會的國外代表的訴求來看,他們希望中國的AI、大數據支持的內容創新也能傳播到本國文化產業界,實現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